遇到美国购物季,你会一口气买下5年需要使用的商品吗?当然不会!但是,来自中国内地的游客,他们真的会!张太太解释说,“中国内地孩子的用品特别贵,稍微好一点的就要数百元,折合美元在60元左右的是很平常的产品。而美国,我学会从折价店购买,5到10美元的质量就很好了,在美国买东西真的很划算,就算买多了也可以回去送给朋友,不会浪费的。” 看到中国内地的太太在美国购物季一下子购买5年儿童所需的生活用品,并打算用集装箱运回国内的事,让笔者感觉太不可思议。之所以会在美国购买5年的商品运回国内消费,她说是因为一些用品在美国的价格要比在中国还低,在美购物运回国内可以节省开销。
众所周知,美国是发达国家,美国居民的人均GDP大概是中国的10多倍,美国人应该属于是“高收入高消费”的,以至于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在中国购买商品应该要比在美国便宜很多。而且,当今的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在全世界很多国家销售的日常生活用品都打着“中国制造”的标签。按理说美国的商品价格应该比中国高才对,毕竟那些商品要经过越洋的物流,还要缴纳高额的关税后才能在美销售。
而且,我们也应该知道,即使是美国商家打折促销,也不会低于进价销售的,毕竟谁也不会做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价格再低也还是会存在利润的,只不过利润比平时要低一些罢了。而很多商品,在中国销售,是有先天条件不用越洋的运输,也不用缴纳关税的,怎么现在“世界工厂”的员工要绕道美国去疯狂购物,而且用集装箱运回国比在国内购买还便宜呢?这简直是一则黑色幽默。 目前“海淘”大热,想必价格优势也是众多国人跨境“海淘”的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之所以会这样怪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国内商家的利润太高,存在暴利。听几个做生意的朋友讲,很多商品“一天可以不开张,开张一个就可以吃一天”。而且在国内,很多商品都会经过几多商家的多次倒手,才能从工厂销售到民众手中,这期间价格会被层层加码。而在国外,很多商品实现了从“世界工厂”到柜台的无缝对接,以至于在发达的美国购买商品比在国内还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