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ackieplin 于 2018-10-17 14:23 编辑
一名女留学生不久前从中国放假后回到洛杉矶,机场入境的时候一切都顺利,却在两周后收到一封美国领事馆的电邮说她的签证被取消,需要限时离开美国。一头雾水的留学生赶紧找了律师打听原由,结果得到的反馈是,该名留学生曾有过一次“被抓”的记录,虽然警方或因抓错了人、或因证据不足,最后并没有对她进行起诉,但这条“被捕”的记录并没有从犯罪数据库中删除。于是,这条“不良记录”就成了领事馆取消签证的理由。而签证被取消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而此次事件受到重视,日前在南加州蒙特利公园市华人社区拜票的时候,洛县警局局长麦唐奈尔(Jim McDonnell)透露,一名女留学生签证被取消、不得不限时返回中国的事情和洛县警局无关,因为现在美国各个司法系统的犯罪数据库已经实现联网,数据共享,相信移民局(ICE)是通过联网犯罪数据库得到的留学生“被捕”的记录,因此取消了她的签证。。
一个人“被抓”并不等于犯罪,除非这个人被指控,并且被法官定罪。任何没有被判处有罪的人都被默认为“无罪”,该人只能被视为“嫌犯”,而非“罪犯”。所以,ICE把“被捕”当作犯罪理由通知领事馆取消签证的做法,凸显特朗普Z*F的反移民政策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
sohu.com 麦唐奈尔回应说,尽管作为一名每年处理成千上万个案件、管理上万人的警察局长不可能事无巨细地了解到类似留学生“被捕”的个案,但从逻辑上分析,他相信留学生“被捕”的信息绝不是警局主动提供给ICE的。但自从911恐怖袭击以后,美国为了加大力度预防和打击来自境外和国内的各种犯罪,打通了从联邦到地方的犯罪数据库,实现了联网共享。麦唐奈尔分析ICE可能是通过联网数据库拿到的留学生 “被捕” 的记录,于是通知领事馆取消了她的签证。至于留学生 “被捕” 后并没有被起诉, “无罪释放” 的她为什么其记录没有从数据库中删除的问题,麦唐奈尔局长表示不得而知。
留学生有理由上诉移民局这种把一名没有犯罪的留学生取消签证的违法行为,但鉴于当前美国高压政策,胜算的几率微乎其微,加上要花一大笔费用打官司,已经在美国念了两年大学的留学生最后还是选择放弃学业,几天前自觉离境。
专家指出,在这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反移民高压形势下,留学生今后做事要更加谨言慎行,切莫再犯酒驾、毒驾(吸毒后驾车)、飚车、交通违章、家暴、留学生旷课或找人代考之类的错误,否则这些都可能成为ICE抓人遣返的理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