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年,六一时节雨纷纷,现在很多地方已经提前开始庆六一了。对于儿时六一的记忆总是充满欢乐美好的,和闺蜜吃着虾条喝着娃哈哈,观战谁跑的最快,不时在旁敲锣打鼓含着“加油”!这几日看到一则保时捷跑车载着衣着华丽的小女孩缓慢行驶,小男孩驾驶着路虎外观的玩具车的豪华运动会视频,堪比走红毯现场,瞬间怀疑自己过得是“假六一”!
有家长表示:现在是孩子上学家长累,不论课上课下各种活动,总免不了家长参与,本来工作就忙,下班了还得忙“老师留给家长的作业”。“现在小学的一个活动,已经变成了家长拼实力的舞台?”
前些日子,一篇《爸妈默泪,幼儿园里的名利场》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作者写的是一位妈妈,在给孩子办生日会的过程中,从其他家长口中得知如今孩子办生日会的种种攀比与潜规则,“当场崩溃”。其他家长告诉这位妈妈,他们班第一个过生日的小朋友,是带全班小孩去了马术俱乐部过骑马生日会。从此,“战争”升级了。第二个孩子的生日会,父母包了儿童剧场给娃们演童话剧;第三个孩子的生日会,去了五星酒店,租了巨大的充气城堡;第四个孩子的生日会,自家别墅不用,特地去租了带大草坪的独栋别墅,请了公关公司组织会场,有小丑、主持人、舞者、烧烤派对……
随着中国家庭财富的不断累积,确实,很多家庭都有能力给予孩子富裕的生活。但越是社会精英,越会做好家庭理财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理财意识而非炫富攀比。在六一豪华嘉年华之际,让我们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们是如何理财的! 美国家长:能省不如能赚在美国有句老话:“要花钱打工去!”美国人对于儿童理财的教育要求就是:开源比节流更重要。能进能出才是呼吸,能赚会花才叫理财。摩根财团的创始人不仅规孩子通过家务来获得零花钱,还告诉儿子:用不着在用钱方面节省,应该想要如何赚更多的钱。世界亿万富翁排行榜上,美国人位居前列,占据一半多席位是有原因的!
日本家长: 要孩子自立更生、勤俭持家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而获得。许多日本家长都鼓励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在外打工挣钱。教育他们自力更生,不随便向別人借钱,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并且很多家庭每月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花钱,教育孩子节省以及储蓄压岁钱。买玩具时,都会告诉孩子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只能等到下个月。
德国家长:只给一点零花钱,让孩子学会节省德国的父母给孩子的零花钱很少,而且很多孩子必须靠劳动来换取零用钱。他们认为,懂得节省才会学着理财。德国有一本畅销的儿童理财书《小狗钱钱》,让孩子学习到很多与金钱相关的知识和人生道理,比如:尝试是一种借口,你还没做,就已经给自己想好了退路。不能试验,你只有两种选择,做或者不做。
英国家长:能省不省很愚蠢英国税率和物价都很高,但是人们生活水平并不低。Z*F从2004年9月起开始教导学童如何理财,善用金钱。家长教育孩子理性消费,鼓励他们精打细算。儿童储蓄账户在英国越来越流行,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的账户,有三分之一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
法国家长: 希望孩子都能成为理财高手法国调查机构CSA为里昂信贷银行调查显示,法国孩子没人每月平均可得到23欧元的零花钱。他们表示多给零花钱并非溺爱,而是为了教孩子从小理财。在法国早于儿童三四岁阶段,家长们便展开家庭理财课程,教育基本的货币观念。约十岁左右,法国家长就开始为小孩设立独立的银行账户,积极培养孩子理财观。
每个国家偏好的教育方式各不相同,
美国重视的是开源, 日英注重的是节流。 同样是发零用钱, 德国人只给一点点,认为会省才会理财; 法国人却大大方方,认为会用才懂理财。 这些方法没有好与不好, 重要的是根据孩子的个性去评估, 找出适合他们的理财教育方式。 若父母没有教育孩子正确的理财观念, 孩子很容易在财务问题上有错误的认知。 培养孩子数理能力,4~6岁是关键期。 培养稍具难度的理财能力,5~14岁是关键期。 不要为了满足孩子或者自己的虚荣心, 就错过教育孩子理财的黄金时期!
(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 橘子娱乐,新闻头条,CMoney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