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微论坛

App下载
扫码下载 App
联系我们
1框架
查看: 61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 小编 一枚

[复制链接]

初中生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 08:3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不惊人羞不死。  偏执指数 = 新媒体文章阅读量与粉丝量。               = 激发目标受众同感的程度               = 从一个点能迸发出无穷创意  我们为创意而抓狂,我们需要你  
职位描述 1.        参与品牌自媒体的选题策划。 2.        负责品牌文案的撰写。(social media、新闻稿件、slogan, branding book) 3.        对接策划、执行、设计等部门,每日编写原创内容
发送简历到 meng@juli.io

聚力IO 是一个职场互助平台,TA的基本理念是
鼓励在美国的在职华人出售自己的业余时间和有效资源,来帮助在美国求职的华人更容易找到工作,找到更好的工作。
让在美国求职的华人(尤其是社会资源有限的留学生)用最低的价格,找到最对的专家为你服务。
在创办聚力IO这个平台之前,我们在知乎上有次偶然看到一个问题,《美国的华人在职场中的「窝里斗」情况多吗?为什么做不到像印度人一样抱团?》,在美国的朋友们对这个主题一定不陌生。其中有一个答案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这个答案中提到 >首先定义什么是“抱团”。我觉得有三个层次。

我们把它提炼一下,写在下面,相信能引起很多在美国学习、工作过的朋友的共鸣。

第一层次:公司里面只跟中国同事一起聊天,一起玩,一起吃饭,跟外国同事只有简单的工作关系,认为和外国同事打成一片、面试同胞说英文等行为属于不团结。

第二层次:面试同胞后讨论给不给offer时能帮忙就帮忙,公司里面、组里面有空缺了第一时间能refer就refer,老员工帮年轻的中国同事解决技术问题,年轻人在关键时候推老员工上位,遇到办公室政治互相支持。

第三层面:业界学界华人大牛利用影响力支持和提携公司学校内外的同胞。例如,华人VP提拔年轻人走上管理岗位,经理在必须裁人时先保护同胞,坐上管理层位置的华人从其他公司挖同胞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也给同胞更多的机会。

部分人理解的抱团就是第一层面,平时工作时跟TA话少的中国同事就是“冷淡”甚至就是“嫉妒”,过分的把自己限制在中国人群体只会对自身的发展有害,毕竟大部分资源掌握在老美甚至老印手里,不走出去交流怎么去争取资源?常常看到的很多情况是几个中国人天天在一起吃饭一起玩,一出事情了不懂得和外国人交流不懂得合理的为自己争取权益就全傻眼,除了抱怨就是只能跳槽。



为什么创办聚力IO?
我们一直在思考:怎么样来提升第二层面的聚力抱团?

在这之前,先思考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层面我们做的不好?为什么留学生找工作的时候得不到前辈的提携和帮助?聚力IO认为,主要原因有2个:

你的社交圈构成主体往往和你处在人生的类似阶段
你刚来美国还在读书时,身边的朋友也在读书;
你在找工作时,身边的朋友也在找工作;
你工作了以后,身边的朋友也都在工作了。

找工作的学生想要打破这个定势,想通过networking认识在职的人,效率是很低的。工作的人身边有一些机会的时候,圈子里面也不一定正好有合适的学弟学妹可以拿下这些机会。

现有的互助QQ/微信群、Facebook/Linkedin小组难逃蒸汽式降温的规律
很多人对于这类群组都不陌生,一般都是由几个热心人建立,发展了一段时间,也能帮助一些人,慢慢地,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最初的几个人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有小孩了、回国了)慢慢淡出,最后群组变得越来越安静,只是偶尔有人去发发广告。

怎么破局?

聚力IO想尝试一条新的道路,这里没有社交,没有广告,求职的人提交需求,在职的人提供服务,就这么简单。由我们的平台来担当一个桥梁,来为每一项需求匹配最对的专家,保障求职者获得的服务质量,保障在职专家的个人隐私。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赞赞!赞赞赞! 踩踩踩!踩踩踩! 新浪微博微博分享
juli.io
职场互助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中生

Rank: 3Rank: 3

沙发
发表于 2016-9-3 12:34: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你们的想法特别好求抱团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