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昭昭语兮 于 2012-12-5 11:45 编辑
羚羊峡谷(antelope canon)
从Zion National Park出来,再开个几十分钟就到了。一马平川的戈壁,边上没有什么特别显眼的标志物,一个不小心竟然还开过了。据说景点的发现非常偶然,是一个印第安猎手追逐羚羊,追着追着,羚羊一下子消失了,掉沟里了。他追下沟去,发现了这一处所在。
进入羚羊峡谷要求必须有导游带领。可事先联系旅游团,或在停车场随当地导游进入。这里是印第安保留区,导游都是印第安人。大概时值暑假,大多是十几岁的小伙子,人人弹一手好吉他,等候的时候,坐在戈壁中小棚子的阴影下,随性地弹着既不轻快也不阴郁的曲子。琴声在灌草和黄沙中徜徉,配着他们年轻轻的脸,很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
与行程安排上几个冠着National的Park想比,这里实在是个小小的景点,但又绝对不可以错过。因为,羚羊峡谷,是一个可以用傻瓜相机成就摄影大师的地方。
与其称之为峡谷,窃以为“地缝”二字更为贴切。游客需拾阶而“挤”下。穿行在狭窄的谷道中,惊叹于造物主之神奇的同时,抓着相机随便咔嚓,便有了一幅幅精美的照片。
阳光随着不规则的谷顶射入,相机便令人惊喜地忠实记录了这些晃眼的光影,如凤凰,如飞瀑,如水波。
由于光线照射角度不同,同一种石头,幻化出不同的色彩。由上往下,从明到暗,金黄、而后砖红、而后黑紫。第一次感到,相机比眼睛好用。
羚羊峡谷是由水蚀与风蚀合作的产物,在岩石上形成了波浪般的纹路,横向的来自流水的切割,纵向的源于风沙的打磨,线条流畅柔和。温婉的波纹刻画在坚硬沁凉的岩石上,也只有大自然亿万年的水磨功夫才做得出除此完美的刚柔结合。
注意事项:峡谷分为上峡谷(upper canyon)和下峡谷(lower canyon),两个峡谷仅一马路之隔。上峡谷最早为人所发现,旅游团多往此处,下峡谷相对参观人数较少。与字面意思不同,上峡谷更深而短,下峡谷则浅且长。我去的是下峡谷。
峡谷极窄,因而只有当太阳达到一定角度时,才可照到谷底,一般从中午可以开始参观。日头稍开始西斜时最好,早则光线过强,晚则黯淡无光。需要注意的是,一下雨,地缝中便会积水成暗流,湍急且深,当天出发前一定要打电话确定天气情况。戈壁中也是会下大雨的,我去的前一个周末,谷底便因一人多深的水而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