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8-9-21
- 金钱
- 19
- 注册时间
- 2018-9-9
- 阅读权限
- 10
- 帖子
- 4
- 精华
- 0
- 积分
- 19
小学生

|
本帖最后由 UncleGeek 于 2018-9-10 01:08 编辑
笔者的话
近段时间发的万朋,觉得有用就转过来。撰写本文的用意是带大家走出误区,望各位老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喜勿喷,请注意个人素质。
华丽的分隔线
已经苦口婆心讲到口臭了,不要用手掌包住唛头的网状部分,因为这是最愚蠢的事情,可能老师您在舞台追光灯下觉得自己Cool爆,那只是您没有看到音响师在下面翻白眼而已。
当您那蠢得可怜的手掌包住网状部分时会形成一个体积小的容腔,令高频在里面折射最后由拾音单元拾取,类似聚声罩的原理。大家经常会在美式足球的现场有技术人员拿着个小雷达到处照,那装置就是利用同样的原理去拾取现场球员头盔碰撞时的snap,场上球员讲话的清晰值,球鞋与皮球高速碰撞时的声音……
人家那是专业地利用这原理来拾取自己需要的音频信息,但舞台上您犯傻得到高频突兀的人声会把您那小脑瓜骗了,认为自己声音响亮了,其实那只是低频被衰减后剩下高频,而不是响了。
一般老百姓日常生活不需要去处理声学问题,当然不会去了解后面那些科学,甚至为了顾及面子避谈科学理论。
那为何这么多人犯这种低级错误呢?大部分原因是人类有种超低能的演唱方法叫rap,因为纯语音所以强调语音清晰度,而高频在手掌内折射变得活跃后,物理地满足了这个需求。然后无知的老百姓们看了觉得这样cool,自己唱时又明显感觉声音有改变到,就习惯了。甚至有些年轻人蠢到不介意唛把自己的脸挡住,在台上又蹦又跳表演“吞唛”,唛头拾音范围最理想的90度指着胸口,声音都是靠off axis的含盖角来拾取,音响师隔壁的摄像老师都皱眉头了,老师您是音控的话能给出个什么表情呢?
图二的拉丁乐队主音这样子的话,现场音响老师功力不稳的话,当场就话筒高频啸叫,轻则专业程度受到质疑,重则听力在特定频段永久受损。今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只是老师的声音感觉不自然,那纯因为宝宝做手脚去修正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