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YokyChou 于 2013-11-14 13:58 编辑
天气逐渐转凉,爸比妈咪不仅得多费心帮宝宝保暖,也要留意秋冬好发的小儿疾病。
不妨先了解与认识疾病,及早做好防护,以降低孩子生病的机率,让小宝贝健康渡过秋冬!
秋冬时节,婴幼儿求诊比例多三成
在秋冬季节,婴幼儿来求诊的比例较春、夏多两至三成,
这是因为病菌在37℃以上的环境活动力会被抑制;
可是到了秋冬季节气温降低,病毒就会变得活跃,
因此,幼儿患有肠胃炎、感冒、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的情况会增加。
此外,幼儿感染上呼吸道疾病的比例约增1/3~1/2,
主要是天气逐渐转凉,孩子的抵抗力或免疫系统因应温度下降而出现改变,因此容易感染上呼吸道病毒。
秋冬的天气较冷,有助于病毒的繁殖,同时流行性感冒病毒也进入高峰期。
然而,也因为天气变冷,父母经常让幼儿待在密闭的空间里,空气不流通亦会增加病毒传染的机会。
除了病毒性疾病,秋冬的过敏性疾病也会增多。
尤其气候潮溼的地区尘螨更是盛行,这会造成许多幼儿患有过敏性疾病,尤其是气喘最常见。
具有气喘体质的幼儿在天气转凉时,过敏性表现容易被诱发出来,若再被病毒感染而感冒,则会加重病情。
另外,当时序步入冬天,天气更冷,不难发现轮状病毒引起的肠胃炎比例增加,
不过多数父母会让宝宝在8个月前完整接种完轮状病毒疫苗,因此即使被传染,症状也会稍微减轻,
但仍是会出现发烧、腹泻等情形,还是得留意。
幼儿好发的7种疾病
1、普通感冒
咳嗽、流鼻水、喉咙痛
感冒的引起原因多为副流感病毒或鼻病毒造成,会出现咳嗽、流鼻水、喉咙痛、轻微发烧等症状。
症状会随着年龄层的不同而有些微的差异。
例如:2岁以下的幼儿,容易引发细支气管发炎,由于孩子的细支气管尚未发育成熟,
若遭受病毒感染则较不易恢复,产生症状的时间与不适会比大孩子明显。
至于比较大的孩子,例如:2岁以上或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则通常比较轻微,
但必须考虑孩子是否为过敏体质,以及是否有去幼儿园或托婴中心,
若孩子之间接触频繁,容易反覆感染,除了不易复原症状也会比较复杂,治疗时间也会拖得比较久。
发烧3~5天以上,尽快就医
而在疗程方面,普通感冒如果有发烧情况,3天以内的发烧倾向于症状治疗与观察幼儿的精神活力与食欲。
若发烧3~5天以上,则建议宝宝带至医院复诊,以免产生并发症以致于发烧时间变长或症状变严重。
2、流行性感冒
头痛、喉咙痛、高烧
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最大的不同是,流感的发病急,
痠痛感、咳嗽等不适程度会很明显,甚至必须服用克流感,发烧才会稳定下来,且并发肺炎的机率高。
流行性感冒属于流感病毒的感染,造成身体的不适症状会比较严重,且影响的年龄层较广,
包括青春期孩子、甚至大人会被传染,
有时会出现群聚性感染,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全家出现类似症状。
至于流感的症状包括痠痛感、头痛、喉咙痛、高烧,也可能并发肺炎、中耳炎。
感染流感后的抵抗力变弱,易并发另一种细菌感染而引发中耳炎或肺炎,这时需使用抗生素治疗。
预防方式
至于预防流感的方法,在流行高峰期尽量不要带幼儿出入人多的公共场所,
不要让孩子待在空气不流通的密闭空间,像是百货公司、餐厅等。
还有无论大人或幼儿皆应养成经常洗手的卫生习惯。
由于大人的抵抗力与恢复能力较好,有时被传染感冒病毒时会不自觉,
并将病毒带在身上、手上或衣服上,
因此,建议大人从外面回到家,
要抱小孩或跟孩子进行亲密接触之前,先洗手、最好换掉衣服,
甚至洗完澡再跟小朋友玩,以避免传染。
3、轮状病毒
三至五成的幼儿会严重脱水
轮状病毒是秋冬常见的病毒性肠胃疾病,主要传染途径是飞沫与口粪。
好发于5岁以下的幼儿,不过成人也可能会感染。
一般的肠胃炎其呕吐或腹泻一、两天,就会慢慢改善。
可是,若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症状持续较久,
像是发烧、上吐下泻较严重,必须住院注射点滴的机会较高。
严重脱水,可导致酸中毒、电解质不平衡与体重快速减轻、休克等情况。
口服电解质液、少量进食
当幼儿出现腹泻或呕吐等症状,可让他口服电解质液来补充水分。
如果没有医药用的电解质液,可将运动饮料加入白开水做适度的稀释,
一方面可补充水分、一方面可补充电解质以及轻微的糖分,让肠胃暂时得到休息,
倘若孩子还能够进食,也可让他少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此有助于肠胃道的恢复。
倘若持续腹泻得厉害,只要进食就呕吐或腹泻,医师则会视情况以注射针剂的方式来补充水分。
照护5重点
至于父母在照护患儿时,必须掌握以下重点:
1. 在处理生病宝宝的呕吐物或粪便时,要妥善分开处理,照顾者亦要勤洗手。
2. 倘若幼儿是轻微腹泻,可先将配方奶稀释一半让他喝;
如果腹泻得很严重,则考虑让他改喝无乳糖配方奶。
3. 当宝宝腹泻情况严重时,父母记得帮他勤换尿布,以免屁屁的皮肤发炎引起尿布疹,造成红肿或破皮。
若解便次数太多,建议以冲洗方式来清洁屁屁,
当宝宝的屁屁擦干后,可涂抹氧化锌等保护皮肤的药膏,隔离皮肤与排泄物。
4. 另外,在幼儿的成长过程,孩子的手手经常会东摸西摸、再放嘴巴,
容易吃进大量的病毒造成肠胃炎,因此要注意居家环境的清洁,并时常帮宝宝清洁手部。
5. 少量进食清淡食物,可促进肠胃道的恢复。
4、细支气管炎
鼻塞、咳嗽、痰多
细支气管炎是秋冬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
而初期症状会出现鼻塞、咳嗽等,且痰很多,甚至1岁以下宝宝会出现呼吸急促、发出「咻咻」的喘鸣声。
支持性疗法
原则上是采取支持性疗法,倘若呼吸急促则可能要进行蒸气治疗;
如果食欲明显降低,则采取打点滴的方式。
当父母有轻微的感冒症状时,应跟宝宝保持适当的距离,
甚至要上戴口罩以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孩子。
5、过敏性鼻炎
打喷嚏、流鼻水、鼻塞
过敏性鼻炎好发于季节转换之际,不一定在秋冬,有时在春夏季节交替也会发生。
过敏性鼻炎的孩子早上起床会打喷嚏、流鼻水,晚上睡觉则会鼻塞、打呼得很厉害,
眼睛不自觉很痒,常有清喉咙的动作出现,有时孩子会出现明显的鼻涕倒流,使得他一躺着就会咳嗽;
状况严重还可能早上起床就咳不停,
过敏性鼻炎会合并高敏感性气管表现,
若这类体质的孩子有感冒,最好及早就医控制症状,以免愈来愈严重。
过敏性鼻炎也可能并发鼻窦炎、中耳炎等,
过敏是慢性病,不像糖尿病或高血压一样有客观的数据来判断何时治疗及治疗时间,
因此,当发现孩子在天气变化时容易有症状,天气好时会改善,即可高度怀疑是过敏;
除此,若父母本身是过敏体质,小孩患有过敏的机率亦较高。
使用口服药物治疗
治疗过敏性鼻炎会先使用口服药物,像抗组织胺、抗过敏等药物,观察是否减轻症状,
倘若效果不佳则会医师会视情况加上吸入型鼻喷剂,减轻孩子的呼吸道与鼻黏膜的发炎。
预防过敏性鼻炎,别轻忽感冒
医学研究指出,80%的鼻子过敏是病毒感染后造成;20%是环境或天气的变化造成。
因此,患者在感染感冒后,虽然病菌已被消灭,可是症状一直存在,这就是所谓的过敏。
父母照护过敏性鼻炎的孩子,早上起床时尽量别让他立刻出门,
最好先让他喝一些温开水,以免呼吸道内温度的变化过于剧烈;
而在出门前不妨帮孩子戴上口罩。
另外,亦要避免接触二手菸、灰尘厚重、布有尘螨的环境,以免诱发急性发作。
6、气喘
咳嗽、胸闷、喘
气喘的发作原因与过敏性鼻炎一样,都属于呼吸道过敏。
气喘是支气管慢性发炎,导致呼吸道肿胀、呼吸道管径变窄。
多数人对气喘有莫名的恐惧,其实气喘就是下呼吸道过敏,有时会发现病人突然喘起来,即是急性发作。
气喘太严重,不一定会有喘鸣声
典型的气喘症状是咳嗽,严重时会咳不停,孩子好像呼吸不到空气、感到胸闷,甚至出现喘鸣声。
晚上睡不好,躺着的时候会觉得好像呼吸不到空气而不断咳嗽,会出现很多痰。
当气喘太过于严重,由于气管收缩得厉害,不一定会出现喘鸣声。
不过有气喘的孩子大部分有前例可循,可能在比较小的时候即曾发生过,因此父母需特别留意,
如果孩子曾出现呼吸急促等类似气喘情形,在季节交替时很容易再度发作。
疗程需三个月至半年,甚至一年
先以口服药物像是支气管扩张剂来治疗气喘,再配合缓解咳嗽、化痰的药物来减缓症状。
急性期的气喘发作则会使用吸入型支气管扩张剂,效果最快,
亦可直接作用在支气管,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若使用2~3次以上的吸入型支气管扩张剂而效果不佳,
建议父母尽快带孩子就医,此时会使用针剂型药物来降低气管发炎的程度。
通常气喘患者必须长期用药直到症状稳定为止,
疗程可能需要三个月至半年,严重则可能需时一年以上。
规律使用保养型吸入型药物
预防方面,通常本身有气喘的幼儿,会使用保养型吸入型药物以保养气管与肺部。
父母要多注意孩子使用保养型吸入型药物,最好能固定时间、规律使用,才不会气温一有变化就发作。
如果孩子具有气喘的体质,尽量不要让他待在过冷的环境中。尽可能做一些保护呼吸道的动作,
例如:出门时帮他带上口罩以隔绝灰尘或脏空气。
另外,孩子若有运动习惯,运动之前要热身,运动之后要暖身,再停下来,
不要突然之间剧烈的运动以防止气喘发作。另外,冰凉的食物最好少吃。
7、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也是常见秋冬容易感染的疾病,
在先进国家的带原率约5~10%;落后国家可能九成以上的人有带原。
一般人在健康时不会发病,可是秋冬季节由于病毒、细菌活跃,
当人体感染流感或其它病毒,造成抵抗力变弱,可能导致体内肺炎链球菌的伺机感染,引发一些并发症。
以抗生素治疗
治疗肺炎链球菌以抗生素为主。医师表示:「在疗程上,婴幼儿约需7~10天。」
一旦引发肺炎或并发脑炎则必须住院治疗,治疗时间约需1~3周以上;
若并发脓胸,所需疗程更久,可能需要插胸管、开刀。
注射肺炎链球菌疫苗是最佳预防之道
预防的最好方法是注射肺炎链球菌疫苗。
6个好习惯,远离疾病
1、建议至少让宝宝喝半年以上的母奶,以增强婴儿的抵抗力。
2、大人与小孩都应勤洗手,做好个人卫生。
3、流感的高峰期,不去人多且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可在上午或傍晚至户外人少的地方活动,短时间的晒晒阳光。
4、保持居家环境的清洁。
5、定期带宝宝接受相关疫苗的注射,以减少疾病侵犯。不过,若宝宝刚好生病,建议延后注射的时间。
6、当孩子出现感冒症状,建议即早就医不要拖延病情,多与医师讨论,及早了解病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