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YokyChou 于 2013-10-7 13:32 编辑
在喜悦、感动地迎接宝宝降临之后,
代表着爸爸妈妈必须无时无刻呵护、照顾孩子,
你可以像Yoky一样到处看文章、搜集资料、提前做功课,
因为新手父母真的非常需要去了解婴儿的各种状况,以便应变各种突发情况,
即便是健康的新生宝宝,也可能出现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状况,
一起来看看小儿科医师如何分析新生儿的生理机制吧~
案例:
出生不满一个月的安安在晚上睡觉时,呼吸总会伴随「呼噜呼噜」的杂音,类似鼻塞的情况。
妈妈担心安安感冒了,隔天特地带他去让医师看诊,
可是诊断的结果只是因为小宝宝的鼻腔较狭小,分泌黏液时鼻子容易塞住,
而这情形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改善,也让妈妈松了一口气……
台湾马偕纪念医院小儿感染科主治医师指出:
「父母带出生一、两个月的新生儿来门诊时,
最常询问的是宝宝鼻塞、呼吸有痰等问题,担心宝宝因为感冒造成这些情况。」
另外,有时父母也会询问到宝宝身上的红疹、打喷嚏等。
除此,也会询问脐带的相关问题,例如:脐带怎么还没掉?或是脐带掉了,为什么肚脐仍溼溼的?
另外,惊吓反射(老一辈通常都说这是吓到)、解绿色便也是新生儿的常见状况,
但若是新生儿出现解血尿情形,要小心是否为泌尿道感染。
不过通常新生儿多数是解橘尿而不是血尿,造成原因可能是水分摄取不足,
像宝宝喝奶量太少导致水分不够,因而尿液就会呈现橘色的状况。
新生宝宝的各种状况,该怎么应对?
照护新生宝宝时,可能出现一些特别的生理状况,
爸比妈咪不妨先仔细了解发生原因及改善方式。
1、血尿
先搞清楚橘红尿V.S.暗红尿
解血尿的原因多为新生儿水分摄取不足造成,
医师分析:「水分不足所导致的血尿,由于颜色是砖红色且为点状式,亦称为『结晶尿』。
不过,4、5个月大的宝宝出现厌奶期而不肯喝奶时,也可能出现结晶尿。」
若真的是解血尿,尿液颜色多为颜色较深的暗红色,且通常是一整片。
不过,新生儿出现血尿的情况很少,除非有出血体质或受伤等。
有时新生儿住院会做膀胱穿刺的检查,以针剂直接从下腹刺进膀胱,
主要目的是抽尿检查,这可能造成膀胱些微出血而导致血尿。
另外,解血尿也可能是因为服用药物所造成的色素尿。
S.O.S解决办法:先验尿!!
一旦发现宝宝有解血尿情况,建议爸妈立即带他就医。
医师表示:「通常医师会帮宝宝验尿以确认是否有泌尿道感染问题,合并观察孩子有无出现发烧现象。」
验尿时会以显微镜来检验,若确实为血尿,在显微镜下会发现尿液含有红血球。
如果是结晶尿,则会看到尿的结晶。若为结晶尿,亦同时暗示宝宝有脱水情况,
爸妈可能要注意宝宝吃的奶量是否太少,不仅会造成水分不足,也可能导致营养吸收不够!
2、惊吓反射
6个月前会消失
惊吓反射又称为「莫洛反射」,属于原始反射的一种。
医师表示,当父母用力将宝宝的手往上抬,孩子会表现出像抱人的动作,
是原始反射的一种,通常在6个月以前会消失。
当新生儿出现莫洛反射,代表臂神经、脑神经、与肌肉组织都正常。
之所以会出现惊吓反射,
医师指出:「因为神经、肌肉的稳定度尚未发展成熟,
宝宝受到些微刺激就容易有抖动现象,通常是正常情况。」
6个月宝宝仍有莫洛反射,担心是抽筋。
当宝宝6个月大仍有频繁的莫洛反射,可能要担心抽筋情形。
而对于抖动与抽筋的判断方式,
医师分析:「当宝宝有抖动情形,大人可扶着他的手或脚等抖动部位,
倘若他停止抖动代表是惊吓反射,毋须太过担心。
如果大人扶住时仍有抖动,恐怕是抽筋,建议立刻就医,可能是癫痫发作。」
超过6个月的宝宝若还有莫洛反射,其实并非好现象,
医师解释:「宝宝学习头部控制与身体平衡时,容易出现问题。
再者,莫洛反射消失,孩子才能坐得起来。」
医师举例说明,也是属于原始反射的「不对称颈张力反射」,
也就是将仰躺的宝宝头转向一侧,同侧的手脚会伸直、对侧的手脚则会弯曲,有如「拉弓射箭」的动作。
可是这类反射会逐渐消失,如果反射一直很强烈,宝宝翻身时会被手臂卡住,因而难以学会翻身。
S.O.S解决办法:宝宝睡觉时,用包巾包住身体
由于新生儿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手脚,容易因身体抖动而产生惊吓反射、从睡梦中惊醒,
医师建议:「在宝宝满月之前,可用包巾将他包住身体,会让他睡得较安稳,也会较有安全感;
至于满月以后则视每个孩子的状况。」
另外,新生儿的睡眠时间很长,可是睡眠品质不像成人般深睡,多半是浅眠,因此很容易惊醒。
当宝宝出现惊吓反射而吓醒自己时,是为正常现象,父母别过度紧张。
3、呼吸杂声大
鼻道阻塞V.S.软喉症
当宝宝呼吸或睡觉打呼时,经常会听到他的呼吸带有杂音,
医师指出:「之所以宝宝呼吸或打呼时有呼噜声或痰声,
是因为新生儿的鼻腔狭小、下巴较短,舌头相对显得较大,平躺时容易阻塞呼吸道,此为正常情况。
随着他长大、呼吸道会逐渐畅通,大约6~8个月就不会出现杂音。」
新生儿呼吸有杂音是最常被家长询问的问题。
通常6个月内的孩子,呼吸的杂音比较大,
医师指出:「除了孩子的鼻腔狭小,加上会分泌黏液让鼻腔湿湿的,因此容易塞住。」
软喉症孩子喝奶时,呼吸杂音更明显
观察声音是从喉咙或从鼻子发出。
另外,软喉症也是经常被家长提到的问题,
医师指出:「软喉症与鼻道阻塞的声音听起来不同。
软喉症是吸气时会发出杂音,鼻道阻塞则类似鼻塞的声音。」
患有软喉症的孩子在喝奶时,呼吸杂音会特别明显,
而且,在婴儿两侧锁骨的中间部位会凹陷得厉害。
至于如何分辨是鼻道阻塞或软喉症,最简单的方式即是妈妈将耳朵靠在宝宝的身上,
聆听发出声音的部位,观察声音是从喉咙或从鼻子发出,若从喉咙发出,即可能是软喉症;
若从鼻子发出则可能是鼻道阻塞。
造成软喉症的原因,
医师表示:「气管开口有个会咽软骨的部位,由于尚未成熟,
所以用力呼吸时会部分盖住他的气管,因而产生杂音。
如果状况严重则必须用雷射手术来处理,不过这情况很少见,多数会随着年纪增长而慢慢改善。」
S.O.S解决办法:在鼻孔里滴一滴生理食盐水
无论软喉症或鼻腔狭窄,大部分会逐渐改善,如果状况太严重则必须住院治疗。
另外,当宝宝有鼻塞情况,医师建议,可利用棉棒将鼻腔里的分泌物或鼻屎稍微清洁,
另外,也可往鼻孔里点一滴生理食盐水或母奶。
之所以建议生理食盐水而非一般清水,是担心清水含有细菌;
生理食盐水则是无菌,除此,也可使用白开水。
不过张医师指出:「生理食盐水的渗透压比较好,滴了以后鼻腔会比较舒服。
而白开水由于渗透压没这么好,有时鼻子会不舒服,感到刺刺的。」
4、解绿色便
因配方奶的铁质未被身体吸收
宝宝消化吸收是否良好,从他的体重来观察。
新生儿的大便颜色可能是黄颜色、绿色,甚至墨绿色,造成原因与配方奶有关,
医师指出:「有些厂牌的配方奶所含铁质较高,多余的铁质没被身体吸收就会排出来,因而解出绿色便,
不过,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最重要的,父母要留意宝宝大便的颜色是否为白色。」
虽然配方奶的铁质比较高,铁质经人体吸收、氧化,解便的颜色会比较绿,
不过,医师表示:「仍是要看孩子吸收的情况,有些孩子即使吃配方奶,仍是解黄颜色便。」
不过,解绿色便还有一个原因,正常来说,肠道会有好菌将原是绿色的胆汁代谢成黄颜色,因而解出黄颜色便。
但如果肠道的菌被破坏,则便便的颜色会变成绿色,最常见的即是沙门氏菌感染。
观察便便的颜色、味道、次数与软硬度
至于喝母奶的宝宝大部分会解金黄颜色的母奶便,偶尔也可能解绿色便,
不过医师认为,原则上不是解白色便都没问题。
另外,新生儿的便便通常会有味道,只要孩子吃奶、活动力正常、体重持续增加,皆属于健康状态。
不过,爸妈要注意宝宝解便的次数,
例如:一天原来5次却突然变8次、10次;或原来是软便突然变得水水的,即可能是异常情况。
医师建议除了观察粪便的颜色、味道,还要看大便的次数与软硬度,并且与平常做比较。
另外,医师也经常遇到家长询问:「宝宝大便有酸臭味是否代表消化不好?」
其实宝宝消化吸收是否良好,主要从他的体重来观察。
不过,确实有些情况会造成便便有酸臭味,像感染轮状病毒的婴儿,通常会合并腹泻。
而严重的沙门氏菌、曲状杆菌,也会让宝宝解出来的便便会有腥臭、血臭味。
因此,医师说明,正常而言,小贝比的便便不会太难闻,
虽然吃母奶可能会让便便的味道有些微酸,但都是正常现象。
当父母发现宝宝的便便有血丝时,通常是因为下列原因:
(1)肛裂,**口裂伤。要检查**口是否有裂伤,至于造成**口裂伤可能是便便比较硬或比较大。
(2)宝宝的肠道吸收不好,例如:对牛奶过敏。
(3)另外,有些宝宝本身的肠道有出血情况,例如:憩室,也会造成大便有血丝。
S.O.S解决办法:观察是否出现合并症状
当宝宝解便出现异常状况,父母该怎么帮他改善?
医师说明,原则上,观察孩子是否合并发烧、大便次数有无增加、胃口好不好、有无呕吐等,
如果这些状况有受到影响,可能是肠道感染的征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