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微论坛

App下载
扫码下载 App
联系我们
1框架
查看: 14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公子”一词,最早的含义是什么?

[复制链接]

小学生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6 22:3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辞海》中对“公子”一词的解释是:古代称诸侯的儿子,后称官僚的儿子,也用来尊称人的儿子。

说起“公子”很多人马上想到的是古代那些权贵人家的子弟,实际上这层含义是汉朝才被赋予的。

《左传·宣公十七年》:“凡太子之母弟, 公在曰公子,不在曰弟。凡称弟, 皆母弟也。”在先秦时期,诸侯可以称做“公”。而诸侯的儿子,不论嫡庶均可称作“公子”,这一词没有区分嫡庶的宗法意义。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并自称为“皇帝”,汉朝承袭了秦制,最高统治者不再称做"公",而其子自然也不再称作“公子”。而此时,宗法制受到了严重破坏,可以说当时已经找不到严格意义上的“公子”了。

而公子这一词,也没有就此被扔入历史的垃圾堆里,而是开始被赋予了新的含意,那便是被用来称呼那些地位尊贵、衣食无忧,拥有特殊权力的权贵家庭的子弟。

要说先秦时期的公子,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这四位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以养士闻名的人物,大家最熟悉不过了。

实际上,称他们为四公子,是不大合适的。

按照先秦时期能被称为“公子”的衡量标准,这四人中仅有两人能被称作“公子”。其余的两人,一人为公孙, 一人为辩士。当时的人,不可能这样称呼他们。贾谊的《过秦论》和司马迁的《史记》, 也仅是将他们称做“四君”。

将此四人称作“四公子”,最早应是西晋的张华所作的《游侠篇》:“至于战国, 合从连衡, 力政争强, 由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政治制度变迁,往往可以带动词语含义的改变的。到了西晋,人们已经忘了“公子”这一词最初的含意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赞赞!赞赞赞! 踩踩踩!踩踩踩! 新浪微博微博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院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沙发
发表于 2017-12-7 11:09:07 | 只看该作者
你來科普知識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副校长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常驻居民最佳新人

板凳
发表于 2017-12-7 11:11: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